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399章 縮緊邊關

關燈
自從那一日見了許二郎之後,杜惜就想著,要尋個什麽樣的由頭離開長安城,才能盡可能地不引人註意,以免節外生枝。

他那友人便在這節骨眼上撞上來,於是杜惜順勢與他掐了起來,然後一氣之下離開了長安城。

長安城中那些大家族們也都沒怎麽把杜惜這點事情當一回事,只覺得他這人從前風光張揚慣了,如今時過境遷,竟還半點不知收斂,著實是個不成器的。

這些大家族現在最在意的,還是那高句麗之事,聖人不僅決意親征,似乎還有攜太子同往的打算,到時候這皇帝走了,太子也不在,那麽這長安城中……

朝中自然也有人勸諫,但是卻並沒有什麽用,而某些大家族這時候又在背地裏打著什麽主意,誰也說不清楚,總歸就是有些亂糟糟的,人心也不怎麽安定。

除了這件事以外,最近長安城內外的百姓最關心的還有另外一件事,那就是今春種下去的紅薯,這時候先後差不多都可以收獲了。

今年開春,除了一些達官貴人家中,長安城中大大小小那些寺廟也都種上了紅薯,後來等到地面上的紅薯藤長得茂盛了,便有一些百姓前去求取紅薯藤,求個一支兩支的回去,種在自家院裏。

也有一些人家通過這樣那樣的關系,從那些種了紅薯的大家族那裏討得一兩根青藤的,坊間裏亦有販賣者。

早春那時候紅薯藤的價錢賣得很高,待到入了夏,很多人家裏的紅薯藤都長出來了,價錢便低了許多。

這個時代的百姓沒種過紅薯,也不知道入夏以後再種,是否已經誤了時節,不過在價錢並不很貴的情況下,很多人還是願意花個一二十文的,買上幾支紅薯藤插在自家院中。

直到入秋以後,還有那貧苦人家,好不容易從別人那裏討來幾支紅薯藤種下去。

聽那些西域來的商賈們說,那常樂縣令羅用,便是將去歲的紅薯藤留到了今春,分發給下轄各村鎮種植,聽聞也是長得很好。

他們這時候插下這幾根藤條,即便已經誤了時節,結不出紅薯,能多長幾根藤條也是好的,若是僥幸能將這些紅薯藤儲藏到來年開春,不腐不死,那他們明年豈不就能種上滿滿一大院子的紅薯了!

這麽想的人並不少,聽聞在長安城外也有一些大農莊,今年這前前後後的,也是插了許多紅薯藤下去,道是能結果最好,不能結果就收了這些藤條,也不虧。

至於那藏藤條的方法,據說是與那伊吾人藏甜瓜的方法相似。

於是那些個身在長安城的伊吾商賈,這幾個月以來便要時常被人詢問他們是怎麽藏甜瓜的,確實也有知道內裏的,將那法子說了出來,不多時便在坊間流傳開了,只是不知最後究竟能有多少人能將那紅薯藤藏到來年開春去。

以羅用的經驗來說,這過冬的紅薯藤,得是比較老的藤條才更能存得住,太嫩的藤條很容易腐爛。

常樂縣這邊,眾人最近也在討論這紅薯藤的儲藏問題,很多百姓都沒有自信能將今秋的紅薯藤藏到來年開春。

於是羅用便讓吏員們下到各鄉鎮去收購紅薯藤,因為價錢出得高,很多人都願意把自家的紅薯藤賣與他們。

另一邊,羅用又讓人放出風去,道是他這邊來年開春能有不少紅薯藤,誰若是要買的,這時候便早早把糧食送過來與他換,先到先得,來晚了那便沒有了。

這每年一到冬天,整個常樂縣上下便要消耗許多糧食,縣中的羊絨作坊和熏肉作坊,便只在冬日裏開張,還有縣城外面那個水泥作坊,入冬以後也要比平時多招許多人,主要都是附近農閑出來找活幹的農人。

再加上今年又要修水渠,又多了好幾百號青壯的夥食問題需要解決,不多屯一些糧食不行啊。

羅用這消息一傳出去,附近地區便有不少糧食紛紛像常樂縣這邊匯集而來。

也有那尋常農戶,辛辛苦苦挑著那一擔半擔的糧食過來,也有那財大氣粗的,成車成車的糧食運過來。

不管糧多糧少,羅用是來者不拒,讓吏員們一一登記清楚他們的姓名籍貫,以及所要換取的紅薯藤數量,待到來年開春,再一一兌現。

常樂縣以及周邊這些地區,這兩年產糧都不是很多,但是基本上家家戶戶種植白疊花,秋裏的稅收又能用白疊花去抵,這便省下了了一筆糧食,而那白疊花也不怎麽與糧食爭地,這一來二去的,家家戶戶倒也有些餘糧。

加上交通的便利,伊吾那邊常有商賈運糧來常樂一帶販賣,關外的牧民這兩年也是大批大批的趕著羊群入關,再加上那大澤之中的水產,使得他們這地方的食物比較充足,現如今又有了紅薯,他日即便是遇上一些天災人禍,應也不容易再把人餓死。

農歷八月份的常樂縣已經十分涼爽了,眼瞅著今年的白疊花又要進入收獲的季節。

今年依舊有不少商賈來到他們這裏收購白疊花,只是競爭已不如去年那般激烈,價錢也降了幾成。

當地的種植戶們倒也不著急賣,趕在大批的白疊花成熟之前,有些人零零碎碎采了一些,倒是先給自家人做起了褥子襖子。

也有一些城裏人下鄉去買的,這時候還未入冬,城裏頭就有一些小孩穿著新做的襖子在大街小巷裏到處亂跑,也是有幾分好笑。

秋天這時候,也是胡商們從敦煌一帶出發前往西域的季節。

近日從酒泉到晉昌的那一段木軌道也通了,許多商隊在抵達酒泉之後,便把駱駝馬匹賣了,包下幾輛十幾輛的木軌馬車,運著貨物人員,沿著這條木軌道,一路就能坐到高昌城,所費錢帛並不很多,坐在那木軌馬車之中,平穩舒適不說,速度也很快,而且還比較安全。

這兩日有幾個羅用比較熟悉的商隊經過常樂縣,他們那些人也是結伴而行。

待過了高昌,這些商隊就要下了木軌馬車,趕著牲口慢慢行走。西域那邊小國林立,其中不乏友善者,卻也有把商隊當肥羊宰的,另外還要提防強盜賊人,多點人同行總是相對安全一點。

喬俊林他們也是一早就準備好了,就等著合適的商隊經過這裏,好與他們同行。

這回這些人經過常樂縣,羅用與唐儉還有這些將要出行的年輕人們商量一番之後,決定就跟他們這些人一起走了。

出發那一日,眾人將那幾輛提前裝好了盤纏行李的木軌馬車從庫房裏拉出來,幾個年輕人各自再拎上一個簡易的包袱,登上馬車,跟隨著胡商們的隊伍而去。

木軌道之上,木軌馬車一輛接著一輛,彼此之間隔著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,隨著那噠噠的馬蹄聲響,不多時便跑得無影無蹤。

這一邊,不待羅用感傷一二,朝廷那邊便發來一封文書。

那文書上面,讚許羅用這幾年在常樂縣發展經濟匡扶百姓有功,又道河西邊陲之地,常有敵軍來犯,讓他們要註意提防雲雲,總體的意思就是說,在聖人東征這段時間,讓他們常樂縣這邊不要出岔子。

像這樣的文書,肯定也不止是羅用一人收到,為這事,羅用又去找了唐儉,問他東征之事是否果真沒有轉圜的餘地。

唐儉這時候也只是搖了搖頭,表示對於這件事他也無力改變。

早前唐儉也曾寫過一封勸諫的文書回去,結果卻像是石沈大海一般,長安那邊並未回覆給他只言片語。

兩人對坐而談,唐儉提醒羅用,聖人東征,大批的將士去往膠東,屆時中原兵力薄弱,邊關若逢戰事,朝中無力撥出大量援兵,只能靠邊關將士苦撐。

所以這時候朝廷給他們發了這樣的公文下來,就是讓他們縮緊邊關的意思,在各刺史以及郭都護那裏,應該還會有更加詳細的條款。

縮緊邊關肯定會對隴西當地的商貿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,讓羅用要有心理準備。

羅用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,目前他們這一片的頂頭上司就是郭孝恪,不知道他對於這件事是個什麽看法,打算把這個邊關政策縮緊到一個什麽程度。

結果還不待羅用弄清楚郭孝恪那邊的態度,便有那從隴右道東面過來的商隊帶來了一個消息,言是郭都護要在酒泉與張掖之間、張掖與涼州之間修路。

郭孝恪這一次要在酒泉與涼州之間鋪設木軌道,給出的理由是要加強隴右道與安西都護府之間的兵力糧草輸送能力。

但是羅用與唐儉卻都猜測,今年夏天郭孝恪長子在酒泉以南一帶尋找鐵礦,應是有所發現,所以那老匹夫這時候才會這麽著急修路,這條路修起來,他們那邊挖出來的鐵才好賣得出去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